上月,上海金融科技公司点融(Dianrong)联合创始人郭宇航(Kevin Guo)开始投资于中国的“首次代币发行”(ICO),这些交易向投资者销售数字代币,换取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郭宇航浏览了微信群,参加了上海的论坛,并与其他志趣相投的人交流了想法。他阅读了众多发行者的白皮书以及其他文件,淘汰了那些他认为可能受到操纵、或技术尤为不靠谱的公司,最后选择了少数几个进行投资。
结果,本周早些时候,在遭到中国监管部门意外严厉的打压后,郭宇航接到了来自他选择的ICO发行者之一的问询。这位创始人关闭了在中国内地的运作,给他提供了两个选择。他可以撤资,也可以等到这位创业家在另一个司法管辖地再次推出ICO。
“ICO得到了科技人士的很大支持,他们认为那代表着未来,”郭宇航表示。红杉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等全球知名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私人股本公司都有投资。但与此同时他也警告称,很多ICO“存在缺陷……属于一夜暴富计划,不是严肃的项目。很多创始人在收到资金后投资于其他ICO。”
从很多方面来说,围绕虚拟加密货币及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辩论是终极的角力。一方是金融业实力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包括政府和工行(ICBC)等国有大银行,另一方是希望利用技术发起挑战的群体。
这场辩论以及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持续进行的“猫捉老鼠”游戏,已经同中国政府消除各种金融风险的更广泛努力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