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教授的“攻关格言”

中华军事网:刘京菊(左二)与团队成员研讨项目课题。竺睿瑛摄
“叮——”听到门铃声,穿着半旧灰色外套的刘京菊应声打开房门。
这名瘦高的女教授,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某系主任,刘京菊正带领团队为国家和军队信息系统建设攻坚克难。谈起这片新域,她眼中瞬时有了光——就像指挥员捕捉到新的战机,急迫且热烈。
近几年,刘京菊陆续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研究。任务攻关期间,她像钢钉一样铆在一线、日夜奋战。
刚刚从部队调研回来,刘京菊就匆匆返回了学校。一年之计在于春,有太多事在这位70后女教授心头萦绕。
进了办公楼,刘京菊匆匆走上楼梯,正在缓缓关闭的玻璃门,映出她瘦削的背影。
门外,开学不久的军校操场上传来生龙活虎的操练声;门口春联的横批上,“奋斗强军”4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无名的人,也有一身锋芒”
2001年,刚刚硕士毕业的刘京菊跟随团队来到某部,为该部装配某型系统。
7月的中原腹地,烈日烘烤着空气,扑在脸上灼烫而焦热。
为了照顾团队中唯一的女同志,带队领导只让刘京菊负责系统测试,将代码优化的工作交给了其他同事。
“当时心里很不甘心,就想通过这次任务证明自己,女同志一样可以搞代码。”刘京菊说。
每天天不亮,刘京菊就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运行系统,像浪中淘沙一般寻找隐藏其中的漏洞。在她心里,默默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不仅要把系统测试好,还要完成全部代码的优化。
这座身处大山的基层营区,没有专门的女厕所、女浴室,没有一名女兵的身影,但一切不方便都没能阻挡这名年轻人的热忱,“那股子倔劲就像是一个防护罩,把所有困难都隔绝在外面。”
刘京菊至今忘不了,当全部系统通过检验,她第一次登上了营区后的山顶,看到余晖下的群山层叠绵延,远处城市的灯火依稀闪烁。“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我不仅能登上现实中的山顶,同样能攀登虚拟空间的高峰。”
事实证明,刘京菊征服的又何止这一个系统。此后的23年里,从硕士毕业生到专业系主任,从主任设计师到主持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刘京菊走过了天南海北的座座营盘,参与过多个型号项目的科研任务。登上一座座山顶,她看见无数或宏伟或秀丽的风景。
唯一没有变过的,是她无惧风雨的拼劲。
在周围同事和学生眼中,刘京菊似乎“骨头缝里都是力量”。在某型号系统的生产阶段,她带领课题组频繁往返于学校和生产厂家。一次刚刚出差回来,刘京菊就接到厂里打来的电话——生产正处在紧张阶段,但系统突发异常情况。此时,刘京菊还没有来得及推开家里的门,又拖着箱子匆匆向火车站赶去……
去年秋天,第五届“纵横”网络空间安全创新论坛在学院驻地启幕,组委会推荐刘京菊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她连续几周扎在办公室精心准备、反复推敲,最终的主旨报告获得在场专家一致好评……
“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我的丈夫也是一名军队科研人员,他和女儿都很理解我……”谈及家庭,这个一向干练的女教授似乎隐去了满身的锋芒,柔和的笑容溢在嘴角。
“我们系的每名同志都有两个家,一个是小家,一个是大家。”透过刘京菊办公室的窗户,营区内一座“电磁利剑”雕塑在樟树的映衬下,傲然矗立。
“很多人将我们这个领域的工作精神总结为‘甘当无名、决胜无形’。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要做到最好。”刘京菊说。
刘京菊相信一句话:“无名的人,也有一身锋芒。”
“赶路的人,从不放慢脚步”
熟悉刘京菊的人,往往离得很远就能认出她。
“刘主任走路很有特点,常常背着一个双肩包,微微低头,步速飞快。”
刘京菊始终“把时间抓得很紧”,在飞机、火车上甚至会议间隙,她也常常在看书、打字。
“我的时间是用小时来规划的。”刘京菊笑着说。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