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遭“洗牌”:货没发公司就倒了
专家称出海要考虑到国外用户习惯、法律层面问题;中小城市的商业产出效率低
9月3日,武汉市对共享单车投放按下“暂停键”,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此前,已经有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福州、郑州、南京叫停了共享单车投放。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单车迎来下半场。
下半场的共享单车将何去何从?
海外对共享单车也有限制
8月27日,ofo小黄车宣布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首批将陆续投放2000辆小黄车。继登陆英国牛津之后,ofo开辟第九个国家。
8月30日,摩拜单车也宣布正式进入泰国,率先在曼谷投入运营。这是继新加坡、英国、意大利和日本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5个海外国家。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共享单车“留洋”,至少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能否适应当地的城市管理要求,能否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还有就是运营管理成本,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企业还在烧钱阶段,进军海外是否能够盈利?
进军海外,并不代表在国内面临的问题国外不会出现,据英国《卫报》报道,尽管共享单车旨在缓解交通拥堵,但有时却因用户随意停放,反而加剧了道路堵塞。曼彻斯特市市长也说,共享单车仍然是一个“在英国未被测试过的想法”。
摩拜单车海外扩展总监Florian表示,“无论是用户的需求,还是在法律层面,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共享单车在出海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随意投放。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共享单车出海是趋势,因为低碳、节能、共享,是全世界都在倡导的一种消费理念和经济模式。但出海必须得去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这种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价格比较高。”他也同时担心,每个国家都会有贸易保护的心理,可能出现对中国的企业进行挤压,或者制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