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于平凡中的温暖

中华军事网: 秦伟返航后,与妻子朱丽在营区散步。宋浩 摄
那个傍晚,刚刚返航的海军某艇员队部门长秦伟,处理完手头最后一项工作,走出潜艇。落日滑下舰桥,余晖洒落在军港上。望着漫天彩霞,他拨通了妻子朱丽的电话:“我回单位了,晚上一起走走?”
“好。”朱丽欣然同意。
夫妻俩都是军人,同在一个单位,同驻一个营区。两人各自忙于工作,这是他们今年难得的一次相约。
一
走在长长的军港码头,不时有人和朱丽打招呼,热情地喊她“丽姐”。
“‘丽姐’可真是咱们单位的明星!”秦伟也忍不住逗朱丽。
新兵刚到单位,首先要了解单位历史。朱丽是这堂“课”的主讲人,因此许多官兵都认识她。
除了负责讲基地历史外,朱丽还承担着单位各项晚会的主持、演出任务。为了更好呈现演出效果,她争取到一次上艇机会,去体验潜艇兵的日常。那天,她站在充满装备、阀门和管路的舱室中央,只是待了一会儿,就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她陷入了沉思。那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秦伟的工作常态。爱人从事的是一份挑战与风险交织的事业,需要高度专注和投入,才能在波诡云谲的水下,保存自己、战胜敌人。
在后来的一次演出中,朱丽扮演的潜艇兵家属角色,让台下官兵热泪盈眶。大家说,她读懂了潜艇兵,生动呈现了潜艇兵家属的坚强与伟大。
对朱丽来说,自己是名女兵,也是名军嫂,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些身份和经历,让她与角色产生共鸣,从而将潜艇兵家属温柔而坚强的品质更好地呈现出来。
朱丽怀二胎时,恰好赶上秦伟出海远航。预产期临近,考虑到秦伟无法回来,朱丽提前给自己安排了“陪产团”:让妈妈到时来医院照顾自己;联系家属院的一位嫂子帮忙运送提前打包好的住院用品;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一名同事会及时向单位求助……生产那天,朱丽独自去了医院,办好住院手续,给“陪产团”打电话后,才开始在产房外来回走动。
秦伟出海匆忙,没有把起好的几个名字写下来。第一眼看到孩子时,朱丽哭笑不得——小家伙的脚牌上,写着“朱丽子”。直到秦伟回来后,小家伙才拥有了一个迟到的名字。
今年上半年,秦伟在外集训,朱丽又独自干了件“大事”。她利用周末和休假时间,一个人协调装修、搬家、办理孩子入学的事,带着全家搬进了新家。搬家那天恰好是5月20日,秦伟特地跑了5.2公里,以这种方式向爱人传递心意。
二
“天涯枕戈海未平,昼断军机夜念卿……豺狼一扫康宁日,携手漫点满天星。”这是秦伟在一次任务结束后写下的小诗。
驾驶战舰闯大洋,是提升能力和阅历的宝贵机会。有一年,单位接到护航任务,秦伟立即申请参加。缆绳一解,离家万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决定。单位领导问秦伟,要不要先征求家人意见。秦伟回答得自信且坚定:“家属会支持我的。”
秦伟的这份笃定,来自朱丽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支持。当疫情遇上远航任务,秦伟很长时间没能回家;远航结束后,他又接到命令去其他单位代职;出差、学习……在这期间,朱丽默默承担着家里的一切。
对于朱丽来说,同事都很热心,遇到困难都会帮她一起解决;家属院嫂子们大大小小的事样样都行,大家很少抱怨,也给了她信心。因此,她总是充满底气去迎接工作生活中的挑战。在单位,她专心工作,回到家孩子们围上来喊“妈妈”的那一刻,就自然切换到“母亲模式”。秦伟长航需要稳定的情绪,应对险情需要镇定的心态。朱丽自己是军人,对爱人的工作性质非常理解,能给他的就是一份“安心”。
幸福或许就是有人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自己,这也是秦伟给朱丽的“安心”。
朱丽不吃辣,秦伟却口味重。秦伟在家做饭时都会先给朱丽做好清淡的饭菜,自己再加些辣椒,回锅处理一下。
在没有网络的海上,借助断断续续的远洋电话,秦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醒朱丽:家里的电子门锁快没电了,记得换电池;电卡、水卡用了一段时间,看看余量够不够……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