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史话

解州关帝庙“气肃千秋”牌坊 记者 景斌 摄
关帝网:“北斗在当头,帘泊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这是解州关帝庙春秋楼二层楼上的一副对联。听了它,不能不使人感到楼的雄伟、高大和它所处位置的景色之美。所以凡到过运城的人,倘不去解州关帝庙游览一番,实属一生之憾事。
◆建筑雄奇
表叔裴明亮,新中国成立前曾在解州关帝庙为僧,对其甚为了解。1982年春,他领着我到关帝庙细细地游览了一次。当我们刚踏进解州镇的东门时,他就指着镇西高耸入云的春秋楼说:关帝庙是我国现存布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创建于隋代初年,约公元589年,扩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经明清两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历代重建重修达50余次。现存的主体建筑,主要是明清两代修建的,有结义园、御书楼、崇宁殿、钟鼓楼等,整体呈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形式,反映了我国建筑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的对称式布局的传统风格。
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崇宁殿。他说,“宋崇宁三年,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举目四顾,周有石雕栏杆和26根绕龙石柱;咸丰书的“万世人极”和乾隆钦定的“神勇”匾额悬挂殿前。内塑关云长头戴冕旒、身着龙袍的帝装泥像,上挂着清康熙书的“义炳乾坤”牌匾,其雕梁画栋之功力,是各殿、楼之中最优者。那石柱上的雕龙,眼若鸡子,体如劲弓,翻腾在云雾之中,状若冲向云天,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那梁上的小鸟,展翅欲飞;凝神细望,嘴儿正张着,好像能听得见它的叫声。这景象令人流连忘返,心驰神往。
崇宁殿之后,就是有名的麟经阁,即春秋楼。麟经,是《春秋》的别名。该楼二层三檐,雄伟壮观,达六层楼之高。五色琉璃瓦被透过树叶缝隙的阳光一照,闪闪烁烁,放着金光。风铃在风婆婆的摇动下,“叮叮咚咚”地响个不住;古柏高松,携手对话,将楼前笼罩得清凉舒适。置身其间,给人一种肃穆的庄严感。距一层房檐一米高处,有26根吊柱伸出,修成走廊,在建筑术上有其独特的风格。表叔说,此26根悬空柱,是一奇景,一合抱粗的柱子该有多重?可是千百年来纹丝不动,毫无损坏,许多外国专家前来参观,对这一力学结构大为赞赏,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的确是聪明过人的。
◆红脸关公
我们顺着木板楼梯上楼。楼中有一暖阁,里面有关云长在灯前观《春秋》的塑像。定睛看时,一位脸色赤红、右手捋须的关云长,竟像活人一般,眼睛是那样的有神。我不由赞道:“这个像塑活了!”表叔听我这一说,兴致来了,便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将红烛点燃,又从供桌的抽屉里拿出一把香,也点燃了插在香炉里。然后他让我退后几步看。当时晚风习习,烛光摇曳,香烟缭绕;凝神望去,烟幕之后,关云长的眼珠闪闪放光。
我情不自禁地说,“好!我今天看到真关云长了!”表叔满意地笑了。随后说,“你可知道关云长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吗?”
我摇摇头。于是他便滔滔不绝地讲开了,关云长小时在解州城内学铁匠。他听说解州北街有个熊护员外,勾结官府,仗势欺人。熊护员外下令将城内除他家后花园的一眼井外的所有吃水井全部填掉;又下令,凡从他家担水的人,只能是姑娘和小媳妇。而进去担水的人,都逃不出他的魔掌。关云长恨透了这个老熊,决心练就十八般武艺,为民除害。
一日,有一老太婆在街上哭得死去活来。云长上前问过,原来这个名叫四下婆的如花似玉的女儿被熊护员外拉进府去。云长气得咬牙切齿。年仅16岁的关云长,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身带宝剑,翻墙过院,来到熊护员外住宅,杀得鸡犬不留。
之后,他放了一把火,将房子点燃起来。熊熊的烈火招来了官兵,他们手举灯笼、火把,四处捉拿凶手。关云长逃至蒲州附近的大庆关,天已微明,看看官兵将至,无计可施,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正在此时,过来一位老太太,云长求救于她。老太太让他指关为姓、打鼻染脸、剪发栽须。云长依了,打破鼻血,染红了脸;拔下头发,蓄成长须;而且把姓改为关,然后坐在桥下。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