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遭“洗牌”:货没发公司就倒了
聚友自行车公司总经理菅顺启曾经是天津市王庆坨自行车商会的秘书长,不过现在商会已经解散。他表示,商会的解散没有“特殊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商会这一届到期了,没人提起,也没有再选新一届秘书长。
不过,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同一时期,王庆坨镇的自行车生产企业遭遇了一次集体阵痛。就在这半年里,聚友自行车公司暂停生产,另一家比较知名的企业美邦的新增生产线也已暂停。
菅顺启告诉新京报记者,工厂停产是为配合当地的环保整治,但他同时提到,5月以来共享单车的订单已有所减少。这个说法得到了多家自行车企业的证实。
订单减少对王庆坨的影响已然开始显现。9月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当地部分自行车零部件厂时,发现多已停工。
受此前巨量订单引发的连锁效应及当前零部件工厂停工影响,上游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多家制造商近日表示,自行车配件价格上涨,现在每辆共享单车制造成本约涨15到20元左右。
此外,当地多家工厂负责人对共享单车企业均表示出不信任,“货还没发,那边公司就倒了”。
“共享单车只是一时的买卖”
在天津王庆坨镇政府不远处,公路边“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 王庆坨欢迎您”的大幅标语牌很是醒目,令初到的外来者对当地“特产”一目了然。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4万的北方小镇上,60%以上的劳动力都从事自行车产业,该产业占全镇GDP的75%,被称为“中国自行车第一镇”。
随着共享单车热潮起起伏伏,这个北方小镇也被卷入从垂暮到疯狂、再由疯狂到无奈的循环之中。
“这是我入行18年来的最大机会!”今年4月,谈及共享单车的订单,菅顺启曾兴奋地说道,过去1000辆车的生产订单就是“大单”了,但共享单车平台给出的订单“动不动就几万辆”,简直是“爆炸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