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遭“洗牌”:货没发公司就倒了
曹先生表示,现在如果接共享单车的订单,预付款要提高至50%到60%(30%曾是通行比例),并且要发货当天结清全部尾款。这个决定是在上月町町单车跑路后做出的。
在该工厂,记者看到积压的町町单车成排堆积在室内,占去一间厂房近半空间,车辆几乎都包装完好。上述人士同时称,除了这些整车,还有一些专为町町单车特殊定制的配件,“也都废了”。
北京5月份传出将发布共享单车投放上限的消息,监管已然“山雨欲来”。王庆坨六街一家工厂的工作人员谈到,5月份以来共享单车订单明显减少了,但他们也不想再接那些单子,除非是“现款现货”。
他说,“这些共享单车企业在王庆坨坑了不少人了”,该工厂曾为ofo、轻力单车等企业代工,现被拖欠尾款约十几万元,“这算少的,有叉架厂被拖欠了两百多万,我们4、5月份的时候就听说那些企业付款方式很不正常,就没再继续给他们做了。”
对于厂商拖欠货款的指责,ofo方面4日受访时予以否认,称其财务与法务一切流程正常。
盲目扩张后有厂商贱卖机器跑路
在共享经济席卷全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行业一直陷入低谷,城市自行车保有量急速下降,王庆坨也日渐凋敝。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自行车产量8026万辆,同比下降3.36%,这一数据在2016年继续下降0.26%。
今年初,媒体将巨量的共享单车订单视为对自行车制造商们的“一场集体救赎”,当地代工厂一度出现扩建生产线、增加人力成本投入的盛况。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自行车产量数据突然由降转升:据前述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1到5月,自行车产量2622万辆,同比增长25.4%,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5%。